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认识,今天记录一下目前的认知,以后认识变化了,回头看看今天记录的内容,就知道自己产生了哪些变化。
人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愚蠢和局限性。

人活着的意义其实是一个世界级难题,如果从纯思维的角度去解答,你会发现答案是不知道,它比哥德巴赫猜想要难太多,即时是历史上人类最聪明的大脑也无法严格地回答出人生的意义。

所以,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从情感出发的。

有人把人生比作一个探险的过程,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意义的过程,意义是自己赋予的。有的人生活不如意,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,那么它会觉得生命没有意义,是虚无的。有人过得很痛苦,想要结束生命,根本就不会考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。如果一个人过得很幸福,那他大概率会觉得生命很有意义很美好,即使他是一个虚无主义,他的生活态度也是积极向上的。一个情感上没有太多痛苦的鸽子,它的回答是生活的意义就是去码头整点薯条。更多的人说人生无意义,只是因为大脑喜欢解释一切,思维上给不出答案的时候,就直接说没有答案。

总的来说,从情感出发,我们活着是为了幸福地活着。满足我们的本能的欲望,比如打游戏、谈恋爱、吃吃喝喝睡。还有更高的自我实现,例如,有很大的影响力,帮助很多人,被很多人需要,或是取得很高的成就,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。

如果你希望从纯思维的角度来解答生命的意义,那必然需要你扩张人类的认知边界,这当然需要建立在你能满足情感的生命意义的前提下。因为一个情感痛苦的人思维是混乱的片面的,行动力也是受挫的,他对于人生意义的见解一定是片面的。

不论是追求情感上的人生意义,还是追求思维上的人生意义。你都必须有个前提,那就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。
追求的方式有多种。有长远的个人利益,也有短期的个人利益,有全局最优解,也有局部最优解。比如一个人很抠门,可能短期看,他节省了一点钱,获得了更多利益,但长期来看,抠门让他没有什么朋友,以至于错过了非常多情感交流的机会以及拥有更多财富的机会,长期来看这是更愚蠢的局部解。同样的,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的解,是优于集体利益受损或者个人利益受损的解。这得益于我们的生活不是零和游戏。
人类可以从大自然中采集资源并为己所用,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会让双方都收益,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以让整体的生产效率最高。实现双赢,是以上论点的前提。
人与人是相似的,具备同样强大的潜能的,这是每个人都被看做人类集体一份子的前提。动物对我们而言,他们的潜能太弱,于是我们和动物的合作便会有极大的不对等。我们给动物提供食物,动物付出生命给我们提供肉食。物种不同,那么利益交换必然是不一样的。当然,一些动物被部分人类视为宠物,宠物和人交换的东西就不是食物,而是有情感上的互利。宠物给人提供情感支持,人给动物提供生活所需。
人类中的老年人、残疾人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潜能了,那还视为人类的一部分吗?当然属于。很简单的道理,难道你认为一个放弃残疾人和老人的社会是追求集体利益的吗?这忽视了人类的情感,实则是极大的损害集体利益。
电车难题也有类似的道理,为了救5个人而转变方向,只会让社会都产生恐惧,公共交通居然会如此危险,拿一车人的性命冒险?变向的行为对于集体的危害明显更大。如果去掉公共交通这个因素,比如好几个人在热气球上,必须抛弃一半的人才能活下去。你会根据什么信息来做决策?是抛弃价值低的老弱病残,保护更有价值的科学家吗?还是保护更有潜力的新生婴儿?还是保护跟自己更亲密的人,比如父母伴侣或孩子?这才是难以决策的题目。我们没有能力去衡量放弃谁是更好的决策,我们都希望拥有保护每一个人的能力。个体和个体的衡量过于复杂,是无法进行的,但如果把尺度放大,比如放弃一个人的性命可以救全世界的人。这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。先不说,如果全世界人都没了,这个人也要完完。现实中,也会有一大票的人要他完蛋。当游戏规则把这个人和全世界人类放到了对立的位置,那必须就是个你死我活的情况。这个人也大概率是灭霸,而不太可能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屁孩。

与集体利益完全对立的人,便不是集体的一份子。例如,对于以屠杀人类为乐趣的人,是完全站在了人类利益的对立面,他已不配称为人类,被踢出了人类的集体,应予击杀。为一己私利,用平民的鲜血发起对他国的掠夺,也不配为人。
人类作为同一个种族,应该以追求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统一,纳什均衡最优解为目标。追求这一共同目标的人,都是朋友;完全站在利益的对立面的人是敌人,要消灭;而不理解这一目标,或是混沌而迷茫的人,则是可能成为朋友的人。

作者:admin  创建时间:2023-11-26 09:54
最后编辑:admin  更新时间:2024-03-03 13:45